解锁花田里的“基因密码”
时间:2025-03-25 11:23:46来源:科技日报

春日的长沙,油菜花田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。

3月21日,记者来到农业农村部湖南油菜综合科研试验基地,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忠松及其团队正在地里忙碌着。

刘忠松左手轻轻握着一株油菜的花冠,右手用镊子熟练地摘除花朵,拔除还未开花的花骨朵的花萼、花瓣和雄蕊,涂上花粉,装上白色保护套,“去雄杂交”的一套流程顺利完成。一开春,他们就开始了新一轮品种选育繁育,这是第一步。

团队成员、博士杨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,油菜分白菜型、芥菜型和甘蓝型三大物种。自然界中前两者均存在黄籽植株的天然突变,但在甘蓝型油菜中尚未发现这种现象。传统的甘蓝型油菜存在抗病性差、耐旱性弱等问题,且油菜籽颜色偏黑,导致菜油颜色也不理想。因此,黄籽性状是油菜品质改良的重要目标之一。多年来,刘忠松带领团队专注于将其他油菜物种的优异性状导入甘蓝型油菜,希望培育出早熟高油的黄籽品种。

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仅30%,其中油菜作为国产第一大油料作物,每年提供的优质食用油占国产总量的近50%。充分利用南方6000余万亩冬闲田发展早熟高油的黄籽油菜,将为国家粮油安全提供重要支撑。

寻找决定种色的关键基因

在岳麓山实验室油菜品种创制中心,刘忠松办公室外的走廊里,悬挂着一幅油菜黄籽基因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图。

2011年,在捷克举行的第13届国际油菜大会上,刘忠松首次向业界讲述了这幅图里的成果。在基因测序技术尚不发达的年代,这项耗时10多年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。它不仅在技术上取得突破,更打破了传统的育种思维方式。

刘忠松的研究方向聚焦于芥甘种间杂交育种,即芥菜型黄籽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的杂交育种。最初,他主要研究种子的性状遗传,但进展缓慢。直到一次出国做访问学者的经历,让他的思维仿佛“重启”。

1998年,他决定从分子层面寻找黄籽油菜种子呈黄色的关键基因。刘忠松告诉记者:“如果能在基因层面取得突破,黄籽油菜品种选育的‘主阵地’有望从田间转移到实验室,育种时间也将大大缩短。”

然而,当时基因组测序技术还不成熟,也没有现成的油菜基因组序列可供参考。为了找到关键基因,团队每年都要前往甘肃等地开展试验,并通过手提肩扛的方式,将鉴定出的数千株黄籽油菜植株材料带上列车,搬回实验室进行基因分析。

没有捷径可走,他们就用图位克隆,即借助分子标记锁定并克隆特定基因的传统方法。经过无数次尝试和验证,不断缩小基因所在区域的范围,团队最终克隆出黄籽调控基因TT8,并首次组装出了芥菜型黄籽油菜全基因组。他们探明了TT8突变致使种皮不合成积累原花色素,导致种皮薄而透明、种子呈现黄色的分子机制。

“当时我们带着6名研究生,花了两个多月才‘钓’到关键基因。”刘忠松说。此后,团队又鉴定出芥菜型油菜开花期调控关键基因SRR1和适应区域,为黄籽早熟油菜育种提供了理论指导。

构建育种“新底盘技术”

找到关键基因后,团队的芥甘种间杂交研究变得顺利起来。刘忠松深信,如果能在育种中同时控制这些基因,就能获得稳定的黄籽遗传性状,这也将是油菜育种领域的重大突破。

团队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。他们利用夏季长日照单向性杂交、甘蓝型油菜回交、杂种后代小孢子培养和强化性状选择等技术,从百余个芥甘种间杂交后代中,精心筛选出3株珍贵的黄籽甘蓝型植株。这3株植株,如同希望的火种,承载着团队的期望。

刘忠松萌生了一个念头,将基因定位克隆的成果应用于这3株油菜的进一步选育中。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“新底盘技术”,其以“苗期黄籽基因型选择+种子发育早期香草醛染色鉴定法”为核心。这一技术将油菜育种选择周期从2代缩短到1代,选择准确率高达100%,彻底告别了全球业界对种子颜色性状的肉眼甄别时代。

通过目的基因在种间的稳定转移,团队培育出了具有稳定黄籽性状的甘蓝型黄籽油菜核心种质资源“黄矮早”,即黄籽、矮秆、早熟,填补了全球纯黄且遗传稳定的甘蓝型油菜种源的空白,为黄籽甘蓝型油菜育种提供了源头支撑。

刘忠松团队以“黄矮早”为亲本,成功培育出黄籽早熟系列油菜新品种,其中4个品种被农业农村部和湖南省列为主推品种。这些品种结出的油菜籽含油量从原有品种的低于42%,提高到了近50%;产油量则从亩产60公斤左右提高到90公斤以上,让油菜成功实现单产大幅提升。截至目前,这些品种累计推广8268.5万亩,促进农业增收超过189亿元。此外,团队研发的油菜播收机械及配套栽培技术,助力我国农业实现了黄籽油菜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,累计节本增效15.35亿元。

刘忠松自豪地说:“我们的研究不仅提升了油菜的产量和含油量,更让农民的收入大幅增加。”

丰富高油基因资源“储备”

1月31日,刘忠松联合国内外相关团队,在《美国科学院院报》上发表了攻关20余年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。该研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黄籽油菜高油积累的“底层逻辑”,并阐明其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,为高油黄籽油菜育种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“储备”。

“这些有关基因的基础研究成果来自我们对油菜的遗传溯源。”刘忠松说。

团队为培育出更多优良性状的油菜品种,长期致力于油菜遗传溯源研究,足迹遍布全国油菜种植省份。通过对我国特有芥菜型黄籽地方品种“四川黄籽”的追踪,团队构建了全球首个黄籽油菜高质量基因组,并对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的480份种质进行基因组重测序。研究发现,芥菜起源于西亚,后经3条路径向东传播,演化出6个不同类群。结合核基因组、胞质基因组分析及考古文献,团队重建了芥菜的起源和驯化历史。

“遗传溯源和基因技术结合,让我们不断鉴定出新基因,为不同用途芥菜的基因组设计育种提供基因资源和科学依据。”团队成员、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康雷说,这有助提高育种效率、加速育种进程。

近年来,团队不断破译基因新“密钥”,在油菜品种选育上持续向“高油”目标突破。2024年,团队新选育的短生育期、优质宜机收油菜品种“湘油228”,亩产油菜籽201.9公斤,产油量近100公斤,为南方三熟制地区油菜生产带来新希望。

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“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”“挖掘油菜、花生扩种潜力”。刘忠松表示:“下一步,团队将继续攻关聚合优良基因难题,培育出超高油、适应性更广的纯黄油菜品种,助力油菜产业迈向‘高产高油高效早熟’的‘三高一早’时代!”

标签:

最新
  • 解锁花田里的“基因密码”

    春日的长沙,油菜花田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。3月21日,记者来到农业农

  • 《哪吒2》印尼首映 观众叹“超出预期”

    中国动画电影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(简称《哪吒2》)15日在印度尼西亚雅

  • 太湖流域生态改善 全球极危物种黄胸鹀和青头潜鸭现身长荡湖

    据介绍,2024年,太湖水质改善取得突破,湖体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稳

  • 1月广州二手住宅市场成交超万宗 同比上涨18.78%

    中新社广州2月1日电 (记者 许青青)据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2月1日

  • 广西梧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一亿吨

    梧州市被称为广西东大门,地处粤桂交界和珠江—西江流域中心地带。

  • 亚洲首座专业货运机场货邮吞吐量破120万吨

    中新网鄂州12月12日电(记者 武一力)记者12日从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

  • 内乡城管:规范家电回收市场 助力商户有序经营

  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在城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

  • 重庆市第十三届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连锁经营管理师赛项举行

    10月19日,由共青团重庆市委、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主办

  • 中新真探:记忆力减退就意味着患有阿尔茨海默病? 世界播报

    中新网10月16日电 记忆力减退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阿尔茨海默病。阿

  • 世界速递!汉水之畔古韵浓 陕西汉中持续深挖汉文化资源

    中新网陕西汉中10月1日电 (李一璠)1日,陕西省汉中市在该市天汉楼

  • 邓州市医疗保障局:医保宣传进广场 服务群众零距离_天天热推荐

    眼下,为进一步扩大医保政策宣传覆盖面,切实提高群众对医保政策的知晓

  • 河南竞逐低空经济 无人机送餐场景受关注 环球今日讯

    中新社河南安阳9月13日电 (王宇)第十六届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13

  • 邓州市赵集镇:提升集镇管理水平 优化营商环境 要闻

    眼下,邓州市赵集镇多举措开展集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,以有序干净文明的

  • 安徽蚌埠市延安路大桥主桥桩基施工完成

    中新网合肥9月3日电 (刘鸿鹤 袁常军 凌忍韬)9月3日凌晨,在安徽

  • 【环球播资讯】长三角铁路2024年上半年发送旅客逾4.33亿人次

    今年上半年,长三角铁路发送旅客逾4 33亿人次,日均发送旅客近240万人

  • “0成本”在宿舍创业,赚的不只“第一桶金” 全球今日讯

    大赛期间,学生们挂出了监督学习、口语练习、妆造设计等丰富的特色

  • 旅游
    • 星昊医药将花不超1600万元回购公司股份 用于股权激励

    • 【集体作品】公主岭市诗词学会《七夕》同题集

    • 天津航运指数2023年第33周环比上涨2.81%

    • 多家上市公司宣布回购与增持计划 以真金白银向市场传递信心